研究

矯正治療中,有減少牙根吸收的方法嗎?低能量雷射的研究

大家好,我的工作是牙醫師,同時間在研究所進修齒顎矯正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齒顎矯正相關的話題。矯正治療是一個漸進改變的過程,讓自己的咬合變好,咀嚼功能也會提升。

矯正治療有副作用嗎?
矯正時間長,副作用會比較多嗎?
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副作用嗎?

你們應該都很擔心矯正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副作用,像是黑三角或是牙根吸收等等。儘管矯正產生的副作用,在整體的改善上是瑕不掩瑜的,即便如此,希望儘量減少副作用的發生,也是人之常情。

 

 

怎麼減少矯正的副作用?

答案之一是「縮短治療時間」,矯正的副作用大多來自太長的治療時間。矯正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有以下4種:

①牙齒表面脫鈣產生白斑

②蛀牙

③牙周狀況變差

④牙根吸收

 

牙齒移動的過程像是在搬家,有搬家經驗的人都知道,搬家過程其實很辛苦。辛苦的過程持續太久的話,多少會讓人感到壓力與疲勞。牙齒也是一樣,長時間的治療會讓牙齒承受太多負擔,直接或間接導致副作用的產生。

想要縮短治療時間其實是很困難的,是一個挑戰生理進程的過程,也是我主要在研究的題目。

 

怎麼縮短治療時間?

縮短治療時間的方法有很多種,大多是利用「刺激」的方式。可以想像成「快馬加鞭」,利用外界的刺激來讓牙齒的移動速度加快。

常見的加速方式包含以下2種類型

①製造出額外傷口

②沒有額外傷口

牙齒的移動過程其實是一個發炎反應,想要讓牙齒移動的速度提高,就得讓發炎反應更活化。製造出額外的傷口是一個很直覺的做法,也有一些研究指出有效。

但是額外傷口的做法,通常會伴隨著更多的不適感與疼痛,就算能縮短治療時間,對於減少副作用的初衷來說或許也有點衝突。

沒有額外傷口的方式,則是大家更期待的做法,但是難度也比較高。現有的研究方向包含震動、紅外線、電流、磁力或是賀爾蒙等等,但都沒有很明確的臨床效果。

 

為什麼選擇低能量雷射

低能量雷射是一種新的加速牙齒移動方法,不僅沒有額外的傷口,也不會產生疼痛,迄今在實際效果方面,還沒有臨床上具體有效的操作方式。

近年來陸續有臨床試驗使用低能量雷射來進行,這時候就有學者好奇,這種新興的治療方式,會不會產生額外的副作用。

有一篇2018年刊登在《歐洲矯正學會期刊》(Eur. J. Orthod.)的文章,探討低能量雷射與「牙根吸收」的關係[1]。

牙根吸收是矯正治療中常見的副作用之一,容易因為治療期間太長、或是牙齒移動距離太遠而產生。

澳洲的研究團隊挑選了20位需要拔牙進行矯正的患者,在拔牙之前進行實驗。給牙齒施力的情況下照射「低能量雷射」,一個月後再進行拔牙。

結果顯示,照射低能量雷射的位置少了23%的牙根吸收,雖然這僅是一個月的前導研究(pilot study),但卻是一種很棒的實驗設計

首先,在拔牙前給予牙齒力量,可以提早讓牙齒鬆動,減少拔牙時的不適感,這有助於鼓勵患者加入研究計畫。

此外,進行牙根吸收的研究,經常受限於影像的解析度與二維的觀察,難以準確判斷牙根的吸收量。但是拔牙後就可以進行更精準的測量,判斷出正確的牙根吸收量。

 

總結

接受矯正治療是為了迎向更美好的自己,但改變的過程中總難免會伴隨著不適感,矯正牙齒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產生副作用。

想要減少副作用是人之常情,如果還能縮短治療時間就又更好了。「低能量雷射」或許是可能解方,希望醫學持續進步,讓大家接受矯正治療的風險持續降低,能夠更無罣礙地開始矯正!

 

參考

[1]10.1093/ejo/cjx065

\ 👋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請留下你的看法 /

  • 關於我

笑顏魔術師——黃淳逸醫師

最懂你的牙醫師,站在你的角度給予客製化的幫助。 深入淺出的文字創作,悉心解決牙齒矯正的常見問題,將正面生活態度融入專業,天使笑容的美麗推手。歡迎透過下方連結找到我。

-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