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水

久違的潛水旅行,先晨跑10k,再下5支氣瓶的經驗分享

2021 年 11 月 16 日

對我來說,潛水是很棒的運動。距離上次潛水已經是半年之前的事了。5月因為疫情的關係,國內旅遊也變得緊張。五六月將近兩個月的時間,只有往返工作地點跟住家。

上一次潛水時,還是炎熱的四月天。當時為了即將到來的潛水季節,添購了便宜又方便穿脫的兩截式防寒衣,唯一缺點可能是保暖能力比較不好。沒想到第一次穿下水時,已經是略有寒意的11月中旬。

前陣子(2021/11/10前後)剛好有冷氣團到來,全台灣最低溫還到了10度以下。原本還在吹冷氣穿短袖,突然間必須把厚外套拿出來。天氣的驟變,也讓我們擔心起週末的潛水旅行會不會受到影響。

幸好在我們出發潛水潛已經沒有冷氣團的威脅,墾丁陸地上的溫度大約都有25-27度,水下也不算太冷。難得一趟的潛水旅行,一定要潛好潛滿才行,首次達成一天5支氣瓶的成就。

 

與大學同學一起,行為模式會不自覺回到以前

開始工作以後,為了平衡生活與工作,我在日常作息方面有了不少改變。飲食上也變得更小心謹慎,避免身體狀況不好影響到了工作品質。

這次到墾丁潛水找了大學同學一起。很久沒有出門旅行的興奮感,加上許久不見的老朋友,感覺似乎回到從前。只是到便利商店買冷凍食品,也可以吃得很開心。

工作之前,比較能自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,就算愚蠢幼稚也會被包容。開始工作之後,無形中多了不少顧慮,覺得說話及表現都要更成熟才行。

久違的潛水旅行讓自己可以放鬆一下平常緊繃的情緒,也有機會跟朋友聊聊近況。儘管疫情期間,許多活動都轉為線上進行,大家也逐漸習慣線上會議,但是面對面的互動還是比線上聊天更自在愉快。

 

潛水之前運動,要衡量自己身體狀況

參加鐵人三項100俱樂部之後,就努力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塞進一小時的運動時間。這次難得的潛水旅行,依照慣例要潛好潛滿。但是又不想要讓每天運動的紀錄中斷,只好把運動的時間挪到下水之前。

休閒潛水的教材中都會提醒大家在下水之前,有一些應該避免的事情,不應該飲酒以及劇烈運動等等。但是根據最近幾年的研究[1],下水之前進行有氧運動似乎可以減少血液中氣泡產生,讓減壓症(DCS, Decompression sickness)發生的機率下降。

 

減壓症經常被稱為潛水夫病,是氣體在血液中形成氣泡。氣泡如果阻塞在人體某些組織中,造成這些組織缺血或受損,就可能產生永久性的傷害。

 

這次我在兩天的潛水之前都進行了一小時左右的慢跑,大約休息兩個小時後下水。這兩天總共進行了9次潛水,潛水結束後沒有產生明顯不適的狀況。

但是潛水教練認為,年輕時心肺功能比較好,或許在潛水之前運動不會有太大影響。但是運動會造成疲勞等等不利的影響,仍然不建議在潛水之前進行運動。潛水是個高風險的運動,還是要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,謹慎進行才好。

 

善用潛水計畫表規劃一趟安全的潛水旅行

以休閒潛水來說,一天可以進行的潛水次數是有限的。可以潛水的次數要考量到深度與時間,大約以4-5支氣瓶為上限。要安全的完成潛水旅行,一定要遵循潛水計畫表(dive table)。

潛水計畫表可以說是一趟安全的潛水旅行中,最重要的角色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肺潛水機構PADI,製作了一份適合休閒潛水使用的潛水計畫表。明確地列出潛水的深度與下潛時間,需要上岸休息多久才能進行下一次潛水

如果不太懂潛水計畫表的使用方式,也可以搭配潛水電腦錶的數據,規劃潛水旅行。善用潛水計畫表,計算出安全的停留時間下潛時間,才能有效避免減壓症的發生。

一趟妥善規劃的潛水旅行,通常會在第一支氣瓶下潛到比較深的地方。隨後會伴隨幾支深度比較淺的潛水。最後的夜潛可以再到比較深的地方探險,結束後就好好休息。

 

總結

潛水是一項風險很高的運動,必須做好妥善的規劃才行。看似單純的在水底下呼吸,背後其實有著複雜的安全考量。久違的潛水旅行讓人興奮,也不能忘了安全回家才是最重要的。

這次在相對寒冷的11月到墾丁潛水,幸好有台灣潛水的專業團隊帶領,平安達成了一天潛水5支氣瓶的成就。

參考

[1]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16018350/

\ 👋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請留下你的看法 /

  • 關於我

笑顏魔術師——黃淳逸醫師

最懂你的牙醫師,站在你的角度給予客製化的幫助。 深入淺出的文字創作,悉心解決牙齒矯正的常見問題,將正面生活態度融入專業,天使笑容的美麗推手。歡迎透過下方連結找到我。

-潛水